沌口之声

查看:7147 回复:0 发表于 2012-10-18 00:12
发表于 2012-10-18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内容来源于沌口之声:zhuankou.com

黄陂永安寨龙王尖旅行小记(2012.10.14)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日月了凡 于 2012-10-18 00:25 编辑

一直以来都想放松一下自己,凑巧朋友介绍第二天有驴友团“行者无疆”要到黄陂龙王尖去,于是当天紧急到另一朋友的店里随便凑了些装备,抱着试登的心态考量一下自己的体能和耐力,而且还带了很多爬完后才明白不该带的干粮,虽晚上天气有所不佳担心第二天行程会有所变卦,但过了夜很清晰的天空告诉我担心是多余的。
随着朝霞缓慢的揭开面纱,同事驱车将我送到集合地点,并在“行者无疆”店里随手拿了根所谓驴友标识的拐杖,一路上有群主阿杰带来的风趣游戏两个小时一晃而过,火辣辣的太阳似乎已经在永安寨等待并考验着象我一样刚能称得上驴友的处驴友们,于是外套干脆放在车上麻利的往山上进发,路边不时见到朴实而又热情的老大爷老奶奶们,但唯独很少见到壮年人的身影和小朋友追逐的嬉笑,或许这就是偏远山区当前流行的现象——壮者打工而老者守家。
一路引次上行、穿越杂草、短暂小憩、快速下行并不感到特别累,只是感叹遍地留下的石块垒成的“仿长城类堡垒”和石屋残墙,过去的人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将此石墙和石屋修的如此栉次鳞比,修的如此气势恢宏,其实回来后上网查了查才明白当时这里是个要塞,多的时候可以容下上万人的难民营,金戈铁马虽不再嘶杀,狼烟也不再四起,但据此也能感受到这里为了生命延续曾经的顽强、勇敢、坚定、超越以及包容,路边的老者或许就是这种精神幽灵的延续,那一笑、一待、一智、一达、一超,无不体现出人生的真谛:
所谓“一笑”即“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谓“一待”即“随遇而安”,是一种乐观的处世妙方;
所谓“一智”即“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之道;
所谓“一达”即“顺其自然”,是一种豁达的生存之道;
所谓“一超”即“心静如水”,是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
此次旅行虽简短,但却是一次心灵的飞翔和感悟,感悟那立志要如山,不如山则不能坚定;感悟那行道要如水,不如水则不能曲达,或许随着线路的延伸和变幻会有更高的飞翔和更深的感悟。。。。。。

以下资料和图片系从真如处转引:
---据资料记载:龙王尖石寨较之龙王庙稍晚,始建于景泰七年(1456年)。当时明朝政治腐败,社会动乱,不时有匪盗来黄陂西北乡烧杀抢掠。为“御匪安民”和防范北坡山火,1456年冬,村民集资始建龙王尖石寨。明清之际,石寨经过多次维修和复建。至清同治七年秋,城堡式的龙王尖石寨全面建成,取名永安寨
---永安寨以龙王尖的龙王庙为最后的要塞,在李集镇东北和长轩岭镇西的交界处的两个垂直交叉的山墚处,北枕旷山,南瞻武汉,东眺木兰山木兰湖。石寨的围城周长12.5千米,圈地1.5余平方公里。
虽然倚山踞岭,耸立在群峰之上,也不能保证不被攻破。资料记载: 1642年春,龙王尖石寨曾被张献忠大西农民军所克;1853年1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部、同年3月翼王石达开部、1861年英王陈玉成部、1863年秋捻军王双如部、1866年东捻赖文光部,曾先后多次攻克龙王尖。
想想现在荒凉的废墟,也是当年金戈铁马的战场。
---当年的寨墙由块石、条石、片石大小间压、缝隙填塞碎石土渣干砌而成。寨墙平均高3.5米,这种的山寨,易守难攻,即使遭围攻,寨内有粮有水,便于坚守待援。
---全寨共有四大寨门,以南寨门为最大、最牢固、最壮观。现在的寨门遗址处,当年寨门上面的门楣石条依然还在,寨门轴的门臼孔还在石条上。
--- 作为“难民集中营”的龙王尖石寨,难民最多时,达三万之众,寨内就地势、地段、村湾、人员、财物等不同情况,共建有大小石板屋1200余间,这些石板屋单间面积最宽的达110平方米,最小的不足4平方米。富户的石板屋一般要宽大,其地段位置也要好;穷苦百姓、流民的石板屋又窄小、位置也要偏一些。
---当时山寨还承建了一条包括经营客栈、医药店、杂货店、当铺、铁匠铺、裁缝铺、木匠铺、磨坊、酒坊、染行、赌场的街道,时称天街或生意街。在寨内建街道和菜市场,这是省内外山寨所极少见的。
---龙王尖海拔385.6米,为大别山余脉。北枕旷山,南瞻武汉,东眺木兰山。也是武汉的后花园一景。过去龙王尖顶有一座古庙,名曰龙王庙,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秋,山北坡突发大火,古庙被毁,仅留下现存的一堆山石。
---据考证,始建于景泰七年(1456年)。当时明朝政治腐败,社会动乱,不时有匪盗来黄陂西北乡烧杀抢掠。为“御匪安民”和防范山火,1456年冬村民集资建龙王尖石寨,至清同治七年秋石寨建成,时任黄陂知县刘昌绪前往祝贺,并为城堡命名永安寨,即长久平安之意。
  龙王尖城堡建成后,围城的石寨周长约12.5千米,圈地约1.5平方公里。石寨倚山踞岭,气势磅礴,耸立在云缠雾绕的群峰之上。寨墙由块石、条石、片石大小间压,缝隙填塞碎石土渣干砌而成。寨墙平均高3.5米,全寨共有四大寨门,以南寨门为最大、最牢固、最壮观。石寨按九曲八卦阵建造,,砌有“哨口”、“箭窗”、“磙木檑石发座”、“烽火台”等。内墙半腰有1.1至1.4米宽的巡道(也称走道)。哨口、箭窗一般1.8至2米一个,主要用于瞭望、发射铳弹和飞箭。烽火台有多座,其中一座置龙王庙峰巅,一座置西寨门。这座山寨,易守难攻,如遭围攻,寨内有粮有水,便于坚守待援,三两月可不下山寨。 咸丰九年(1859年),湖广总督官文曾为建设中的龙王尖石寨题写了“固若金汤”的匾牌一块,以示褒奖。在明清两百多年间,石寨成为周边民众“避匪”的难民集中营。难民最多时达数万之众。咸丰末年,寨内修建了一条包括客栈、医药店、杂货店、米铺、铁匠铺、裁缝铺、木匠铺、磨坊、酒坊、染行、赌场的街道,称作天街或生意街。
---黄陂有数十座明清时期修筑的古石寨。如洪关山寨、西峰尖寨、平峰顶寨、张家寨、周家寨、谌家寨等等。石寨均为干砌,大小不等,各自耸立在山巅和悬崖峭壁之上。而今这些石寨毁损严重,几乎全部成为残垣破壁。惟有龙王尖石寨,保存尚算完好———寨墙中下部基本完好,石板屋多数存留半墙以上。
---龙王尖石寨自成一个小天地,一个较特别的社会聚落点,它是研究明清两朝、尤其是咸丰同治时期社会状况的理想标本。
---此外,一些与龙王尖历史文化及景观相关,歌颂善良、正义、勇敢、纯洁、孝悌的故事传说,如“龙王为民降雨”、“绿林擒贼”、“脚夫六里坡拾金饼”、“黄鹰石”、“月母子屋”等也渐渐被人遗忘,即使是当地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古稀老人,而今对此有所了解的也寥寥无几。关于龙王尖的历史文化,正随着岁月的消逝濒临失传。
龙王尖南寨门左侧的兵备房,是当年驻扎兵勇、存放武器的石屋。
32.jpg
30.jpg
0.jpg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41号  鄂ICP备16012356号-5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