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大道挺起中国车谷“第二脊”
发布于:2025-8-15 09:00 有48人参与
8月13日上午,盛夏,雨后放晴,气温快速回升。 左岸大道经开段三环线—万家湖南路建设工地上,武汉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设者们鏖战正酣,汗水浸透工装。 此时,左岸大道经开段已经打通最后一个堵点,距全线贯通还剩7天。他们的脚下,已摊铺的沥青路面泛着油光,沿着长江左岸向西南蜿蜒。 ▲左岸大道经开段三环线—万家湖南路建设工地 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挥汗建设的不只是一条城市交通主动脉,更是一条正在兴起的新千亿产业带。这条产业带挺起武汉经开区的“第二脊”,托举“中国车谷”加快迈向“世界车谷”。 “跳”出去,新战场铺向长江左岸 2017年,武汉城市发展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长江主轴概念横空出世,规划建设的左岸大道、右岸大道伸展双臂,拥抱大武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左岸大道经开段是左岸大道的南拓展段,北起三环线,南至经开港邓南港区,全长约48公里,是武汉经开区继东风大道、江城大道之后的第三条城市交通主动脉。 “十四五”开局之年,左岸大道经开段启动建设。 几乎同时,武汉经开区书写新的发展故事:借东风、定军山、二次创业再出发,建设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中部地区产业和科技融合创新引领区、湖北改革开放先行区、武汉城市副中心。 彼时,武汉经开区既有建成区沌口区域,人口、产业密集,发展空间有限。 这个故事,如何着笔?拆掉思维里的墙,“跳”出去!“跳”到军山——定军山,到军山建设武汉城市副中心;“跃”进汉南——兴汉南,开辟新型工业化新战场。 左岸大道经开段与东风大道间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土地,成为武汉经开区推动产业转型、城市升级的新战场。 大胆试勇敢闯,中国车谷“定军山” 1800多年前的军山,是三国古战场,曾经鼓角铮鸣、烈焰滔天。 今天的军山,北联沌口、南通纱帽、东接金口、西望常福,辐射江汉平原。 ▲产城融合 军山新城活力迸发 2022年2月7日,武汉经开区在春笋大楼前举行升国旗仪式,宣告从沌口挺进军山。由此,武汉经开区奋力一跃,“跳”到三国古战场建新城——军山新城,建设科创军山、双智军山、国际军山、文化军山,打造“双智之城”“未来之城”。 左岸大道经开段与武汉首条千亿大道、被誉为“车谷之脊”的东风大道基本平行,串连沌口、军山新城和汉南,远期将连通武松高速。 路通,产业旺,城市兴。左岸大道经开段建成一段,开通一段,产业、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汇聚。 “大军山”跨过长江,牵手“喻家山”,华中科技大学来了。 左岸大道经开段西侧、大军山南麓的西瓜地上,“长”出了一个大学园——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今年9月的开学季,军山新城又将迎来一批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才俊入驻。 ▲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 跟随华中科技大学而来的,还有该校专家教授的科研成果。在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郭新教授团队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秦应雄教授团队的衍射光学元件(DOE)研究成果等3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正在跨越从实验室到工厂、市场的“死亡之谷”,走向产业化。 今年5月初,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解孝林查看军山校区试运行情况,不由感慨:“华科大与武汉经开区‘双向奔赴’,在军山新城,我们的科研成果有望‘走’出校门就地转化、产业化。” “大军山”携手“马房山”,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迎来扩容。武汉理工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汽车、材料、交通等学科强,与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布局高度契合。去年9月,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一期在大军山北麓建成启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及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率先入驻。 今年3月,武汉经开区与武汉理工大学深化校地合作,签订协议共建军山校区二期、三期。10月,武汉理工大学还将与武汉经开区共同举办产业生态合作大会,依托武汉理工大学联动全球校友资源,在新能源汽车、氢能、智能网联、船舶交通等领域,促进“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眼下,围绕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军山新城规划建设的22公里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初显雏形,一个个科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全球最大”“全球首款”频频出现。 “全球最大”,指的是正在岚图云峰工厂安装的1.6万吨超大压铸机产线,将让新能源汽车减重三成,强度还更高。去年11月,岚图知音从这里下线,成为我国首个年度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 “全球首款”,指的是海珀特正向开发的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干线物流重卡。这款重卡“喝氢”“排水”,续航超过1000公里,已通过高温极寒等多项实车测试,正在奔赴海外市场。 与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一路之隔,湖北迈睿达供应链总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工地,研发楼等建筑已拔地而起,正在冲刺9月主体结构完工目标。湖北迈睿达供应链总部基地将依托在汉高校的科研力量与人才优势,打造国家级研发中心、智能物流机器人生产基地,为汽车企业提供包括软件、智能硬件应用及定制化机器人等在内的一体化服务。 2024年,加快建设军山新城与加快建设武汉新城、长江新区一同被列为市级发展战略。 “军山新城蓬勃兴起,潜力无限。”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负责人介绍,军山新城建设已“三年见形象”,在左岸大道沿线,积极布局了氢能、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建设大军山科创园、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形成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跃”进汉南,新型工业化写新篇 左岸大道经开段过沌口、经军山,奔向汉南。 汉南之“兴”,在于产业向“新”。武汉经开区在汉南开辟新型工业化新战场,产业、资金等要素“涌向”长江入汉第一站。 6月25日,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中创新航与武汉经开区签署协议,位于汉南的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以下简称:智汽园)建设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四期项目。 目前,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已建成的三期项目,均布局于智汽园,形成年产4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武汉新能源车企,填补了武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空白。 看好武汉、看好中国车谷,中创新航五年四次追投。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四期项目将新建6条生产线,规划年产能约40万套动力电池PACK,计划明年上半年投产,满产后年产值可超百亿元。 智汽园扎根汉南兴产业,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智能建造三大领域,成功构建工信部“国家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被授予“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揭牌中部首个、大陆地区第二个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智汽园集聚企业400余家,已形成“整车引领、部件支撑、数字赋能、服务配套”的全产业链生态,涵盖了以莲花跑车、博雷顿、开沃为代表的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以中创新航、雄韬氢雄、中原长江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以日本爱机、韩国浦项、广州福迪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2024年,智汽园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78亿元,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产值达到495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区22%。今年上半年,智汽园战斗力拉满“向前冲”,工业产值增速30%,中创新航等三大“百亿级”项目实现产值超186亿元。 智汽园招商引资“链进来”。随着中创新航“五年四投”上新40万套动力电池PACK项目,带动林泉、凌云、亿森等10多家配套企业临近左岸大道布局。 |
上一篇:刘子清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