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低空经济催生新业态 空中蓝海激发新活力

发布于:2024-5-6 10:53 29人参与
数日前,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的测试场上,一台消防车的车身徐徐展开,无人机跃然腾空,通过管道与车辆相连,最高可飞行至150米左右,空中续航长达8个小时,有效应对百米级高层火灾救援的难题。


“人类向低空拓展,不只是一个尺度的扩张,更是一个维度的扩张,带来了无限的新经济资源。”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说。

发展低空经济并非开拓新蓝海,而是赋能现有产业。有了低空经济的加持,三维的立体经济形态将对二维的地面经济形态,进行“降维打击”,城市能级一跃而上。

作为国内低空经济较早的“探路者”,武汉经开区2015年即设立了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建成了硬件设施一流的汉南通用机场,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跳伞比赛,吸引了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了特色鲜明、场景丰富的产业基础。

低空经济背后所蕴含的超万亿市场规模逐渐显现,展现出巨大潜力之时,武汉经开区正紧抓机遇,乘势腾飞。

汽车“飞出”无人机“转产能力”成为低空经济“先发优势”

去年8月,猛士科技园开园,猛士科技旗下的首款车型猛士917正式上市,全球首款硬派越野车载无人机——S400车载无人机同步亮相。

拥有了“车库”的无人机,可实现车机深度融合、随车智能伴飞绕飞、动态位置追踪、实时路况监测、户外应急救援等功能。

数日前,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的测试场上,一台消防车的车身徐徐展开,无人机跃然腾空,通过管道与车辆相连,最高可飞行至150米左右,空中续航长达8个小时,有效应对百米级高层火灾救援的难题。


这款无人机来自武汉经开区企业湖北三六一一应急装备有限公司。企业总经理李存靖介绍,无人机的多项关键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即将在武汉实现量产,年内有望完成交付20套。

汽车“飞出”无人机,这一低空经济发展的全新场景,源于无人机企业与汽车企业的合作,更是武汉经开区传统优势产业对新兴产业的赋能。

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武汉加速发展低空经济,这一“汽车工业重镇”的先进制造能力成为先发优势。

“我们已经对接了东风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他们的零部件产品已经用在了我们的无人机上。”李存靖说,虽然目前武汉的无人机制造能力不足,但完善的汽车制造产业链具备“转产”优势,可以横向“跨界”快速形成航空器制造链条。

去年,《推进武汉市无人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武汉将依托汉南通用机场产业基础和光谷无人机企业集聚优势,打造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两大产业集聚区。

“以无人机为代表,低空制造产业集群的打造,将成为城市新的发展引擎。”在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秘书长、湖北电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玲玲看来,低空制造业是低空经济的基石产业,随着产业链条的形成,将有机会聚集起新的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助力武汉“再闯关”。
企业创新、政策铺路瞄准低空经济多向发力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商业化元年”。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出台《关于支持武汉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武汉经开区打造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将汉南通用机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通航枢纽机场”,进一步巩固了武汉经开区在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版图中的核心地位,也为武汉经开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企业方面,今年1月,国内低空经济头部企业海直通航签约落户,从事低空应急救援生产业务,现有超40架飞行器全部入驻汉南机场。

早在5年前,旭日蓝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日蓝天”)便推出星云无人机云管控平台,如同“机场大厅”般,存储海量数据、统计分析数据、规划管理航线。

今年3月,旭日蓝天正式落户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还手握多项发明专利,自主研发的灭火无人机,最大载重量50公斤,可同时携带两枚25公斤的灭火弹。

通航产业园负责人透露,园区正积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产业项目、打造应用场景,力争到2030年低空飞行相关企业突破120家,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集聚区和示范区。

创新方面,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4月初,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领导班子再次拜访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促进“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

在调研过程中,多家企业也提及武汉发展低空经济的人才优势,82所高校、110万大学生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优质储备力量。

应用场景方面,前不久举行的“武汉马拉松”活动上,无人机一路“陪跑”,将选手的高清画面实时回传至地面指挥中心,赛事进度、赛事周边及沿线交通情况,都被工作人员实时掌握。

这只是万亿低空经济的冰山一角。低空经济,不仅仅意味着无人机飞行本身,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它是一个全产业链概念,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四个产业。

有“用武之地”是关键。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的国家华中应急救援中心6月将交付使用。在其旁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预计于今年10月启动。


一对“邻居”,资源互补、功能协同。
两大中心选址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大通道的中心枢纽,以新时代“九州通衢”之力,跨省联动、跨专业领域联动,扛起华中区域抢险救援之责,也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用武之地”。

“向天空要效益”低空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日前,在深圳一家公园,一架无人机美团外卖柜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无人机送外卖”一时成为消费者热捧的新潮流。

而通航产业园副主任周诗雨认为,相比“万物到家”,“点对点”的模式更适合武汉“体质”。在武汉经开区,布局着盒马鲜生全国首个供应链运营中心、菜鸟武汉跨境保税仓等大型仓储,产品每天源源不断地送往各大门店。“‘点对点’的模式成本相对来说较低,附加值高的产品也能让企业拥有更强的造血能力。”

航空器与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衍生出多种产业链条,不断刷新着已有产业的效率。随着低空发展的各种进步,低空经济会带来生活、工作和产业的范式升级,是新的经济增长极。

可以预见的是,武汉越来越热闹的天空,将会有更多出其不意的“产业CP”,带动地面产业“焕发新生”。

依托汉南机场这一国内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机场,低空经济正在加速“向天空要效益”。

这里还即将迎来“空中游览”,不同于“赏樱”时的小型无人机垂直起降,这次游客可以乘坐载人飞行器俯瞰龙灵山、紫薇花海、武湖湿地。

为此,通航产业园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在搭建丰富场景,以短途运输、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空中游览、研学培训、智慧城市管理、航空运动、试飞维修等八大类场景为牵引,为低空经济领域各类企业厚植落地发展的沃土。

“敢为人先”是武汉的城市基因,也是真正实现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秘籍”所在。

武汉经开区在国内最早颁发自动驾驶商用牌照,如今,无人驾驶车辆“萝卜快跑”跑过长江大桥,武汉成为全国首个无人车跨江通行城市,也跑出了全球最大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

武汉的天空上,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领域也不能掉队。要“先行先试”,以新思路、新视角开疆拓土,以新办法、新招数打开新市场、新局面。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低空经济“起飞”扇动万亿蓝海市场,武汉经开区也将乘风而起、顺势而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netease 
我来说两句 0人跟贴 | 29人参与 | 手机发跟贴 |注册
文明上网,请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沌口之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