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桥梁:城市“大动脉”的浪漫美学

发布于:2022-8-22 09:36 132人参与
车谷人的生活,离不开桥
每一座跨于江河湖泊上的桥梁
都撑起了车谷“速度”

今年3月
全长10公里的车谷大道
全线贯通
串连起中心城区与军山
开着车一脚油门
就能从市中心长驱直下
直达军山新城腹地
看龙灵山的鸟语花香
感受智慧车谷的科技魅力


在车谷,我们已经习惯驶上一座座纵横交错的高架与桥梁,40分钟到达大武汉的各个地方。也许是这里的桥从不堵车,我们总是匆匆路过,鲜少停下来感受它的魅力,欣赏它那在钢筋水泥间独有的浪漫美感。


长江上的“红蓝白”
能通达车谷的跨江大桥就有三座,均为斜拉索设计,每一座斜拉索的颜色各有不同:白沙洲长江大桥的红色,沌口长江大桥的蓝色,军山大桥的白色,依次排列于长江之上,组成了车谷独有的“红蓝白”三色。

白沙洲长江大桥 一抹鲜艳的红
(6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


白沙洲长江大桥
2000年通车
是武汉的第三座跨江大桥
当年这一抹红色
出现在蓝天白云下的长江之上
惊艳了大批武汉市民


它是一座双塔双索面钢悬箱梁和预应力砼箱梁组合型斜拉桥,是国内已建斜拉桥之最,为世界第三大桥。20多年间,经历了几次修整,依然坚挺着分流过江车辆,连接着车谷与武昌的交通。


白沙洲大桥也见证着车谷的发展。桥引旁鳞次栉比的高楼、热闹的永旺梦乐城、江城大道和汪家嘴互通立交,都述说着这20年间的巨大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白沙洲大桥鲜艳的“红”,依旧靓丽夺目。



沌口长江大桥  似有若无的蓝
(8车道 设计时速100公里)


2017年底通车的沌口长江大桥
在长江上一众桥梁里
显得有点“淡泊名利”
素净的白色桥塔上连名字都没有刻
只有蓝色的斜拉索与栏杆
彰显着它的特色


远观沌口长江大桥
很容易忽略这抹蓝
它跟天色重合在一起
似有若无
只有驶入其中
才会被静谧蓝色笼罩


沌口长江大桥上跨长江水道,连通武汉至深圳、武汉至监利两条高速公路。在高速路行驶时跨过这座大桥,一定是赏心悦目的体验。


在沌口大桥还有别样的风景——轨道交通16号线在这里相交,能看到地铁跨过桥面呼啸而过,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中驶向远方。



军山长江大桥 江面上的白色花瓶墩
(6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


2001年底建成通车的军山长江大桥,远观它的主塔塔身,像两只古色古香的白瓷花瓶立于江面之上。这个兼具实用与美观的花瓶型薄壁墩,线型简洁流畅,让军山大桥获得不少设计大奖:第四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中国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交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优秀工程一等奖等等。

军山大桥是一座适宜远观的大桥
可以看到它塔身上红色的中线
像瓷瓶上考究的花纹
勾勒出塔身的优美线条

东风大道高架:一路串联车谷美景


东风高架穿过车谷中心区域
一路向西延长
它有几个武汉之“最”
最宽高架,双向8车道
最宽处50多米
最高高架,最高处达到28米
相当于10层楼高
最新施工技术,设计等级最高

自通车以来
它也无愧为这么多“最”
几乎从不堵车
车谷人已经习惯
从各个匝道绕上这条快速通道
一路畅通地驶入市中心

它融入了车谷人的生活
也串连起车谷美景
从东风大道上转入四环线
就能驶上后官湖特大桥
行驶在这座湖面桥上
能欣赏大美湖光,日出日落


从东风大道转入车谷大道
能顷刻间从市区楼宇穿越到湿地山林
龙灵山的自然生态美景一路闯入眼中
跨过东荆河
就是军山新城
桥梁之下,藏着车谷人的生活之美
不同于桥上的川流不息
桥下又是另一幅惬意画面


白沙洲长江大桥下的江滩公园,永远有来垂钓与露营的人。夏日烈日炎炎下,桥身成了遮挡太阳的“大伞”,不用担心晒伤,带上渔具、帐篷就能在这里坐上一天,不时有江风吹来,暂解酷暑炎热。

南太子湖大桥下
荷叶已铺满湖面
一旁便是城市足球主题公园
在绿茵场上驰骋还能闻到阵阵莲花香

车谷大道旁的龙灵山生态公园
早已是露营胜地
扎好帐篷
一边看湿地上的草长莺飞
一边看桥上的车水马龙
是这里独有的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
车谷共有城市桥梁58座
其中跨江河桥31座
高架桥3座
人行天桥4座
......

桥上是车谷人的快节奏
桥下是车谷人的慢生活
这一座座桥梁述说着
钢筋水泥之间的浪漫
展示着动与静的生活美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netease 
我来说两句 0人跟贴 | 132人参与 | 手机发跟贴 |注册
文明上网,请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沌口之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