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车谷地区生产总值冲刺4000亿
发布于:2021-12-15 09:02 有270人参与
12月14日 汉南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按下“二次创业”再出发“快进键” 未来五年 武汉经开区将聚焦 “中国车谷”中心目标 “借东风、定军山,二次创业再出发” 全力打造万亿级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努力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车谷副城” 在武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 集聚“万亿项目、千亿企业、百万人口”,实现经济总量、市场主体、人口总量“三个倍增”。 地区生产总值:力争2026年冲刺4000亿元规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经开区前十; 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形成“一轴两带”产业布局,“3335”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备,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 市场主体:数量超过15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 城市宜居宜业:“一核两片”空间布局成势见效,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市前列,人口总量迈向百万规模; 生态绿色优美:空气、河湖等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人均绿地、公园等面积进入全市前列,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集约发展示范区。 未来五年 做好“六个全力” 全力抓好第一要务,当好武汉经济重要增长极。 落实“万亿项目”,抓好总规模超1.2万亿的“十四五”重大项目库落地。助推东风公司转型升级,东风本田冲刺全省首个产值超2000亿元工业企业,全区汽车产业产值达到6000亿元规模,向世界级汽车制造及服务产业集群迈进;拓展智能家居、食品饮料产业链条;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推动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协同发展;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打造武汉智慧医疗产业基地;推动高端装备、智能建造、现代物流、通用航空、高科技农业产业加速发展壮大,着力培育新“千亿企业”和新“千亿产业”。 全力增强第一动力,打造中部产业创新集聚区。 提升产业创新平台能级。争创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型产业园区和一批高水平“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追赶计划,集聚“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企业梯队;推进车谷人才“百千万”计划,建设人才服务品牌,打造“人才强区”。 全力提升开放水平,建设湖北对外开放新高地。 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中西部外资落户重要集聚区;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做大做强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实施“区港联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武汉西南陆港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加强对外交往,积极举办各类国际会展、论坛、赛事,培育平台经济、赛会经济热点。 全力推进改革攻坚,创建全国营商环境引领区。 对标国际国内最优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五减五通”水平,提供便捷、高效、精简、规范的审批服务;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增强生产要素保障能力,拓展企业融资、创新、招才渠道,当好“店小二”。 全力建设现代城市,构建国家级经开区产城融合新模式。 围绕集聚“百万人口”,高标准建设“车谷副城”,优化军山、沌口、纱帽“一核两片”城市空间格局;围绕军山新城打造“双智之城”“未来之城”,建设现代沌口,打造魅力纱帽;提升城市配套水平,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干净有序、美丽宜居城市环境;集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形成“15分钟生活圈”和“12分钟文体圈”。 全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集约发展示范区。 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加快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转型升级,开展低碳生活全民行动,全力促进绿色转型;深入落实“长江大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保护,打造公园城市;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美丽乡村。 2022年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全方位、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 以“赶考”状态 奋力实现“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加快产业发展 壮大总量规模 持续做强汽车产业。持“借东风”,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冲刺更高产量,神龙加速复兴,整车产量达到130万辆;推动岚图、路特斯、云峰尽快投产、达产,新能源汽车产量超6万辆;建成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争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构建多点支撑产业格局。促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中创新航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开工建设,加快国电投氢能产业园、羿动电池银行等项目落地建设;支持武汉先进院、鼎龙控股、雄韬氢能等攻关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国产化。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申报全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示范区。 支持美的、格力、海尔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家电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汽车产业链。 沌口、纱帽等传统商业空间迭代升级,建设军山新城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建设一批文旅项目。 发展壮大高科技农业,集聚高端种业研发机构,积极创建国家大豆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中国种都”核心区。 加快产城融合,建设宜居宜业“车谷副城” “定军山”,建设新区新城。军山打造“双智之城”,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业园,集聚一批新能源及智能网联科创企业,支持东风悦享商用探索。 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完善微循环接驳体系;建设一流“双智”展厅,金发科技总部、同济国际医学康复中心、爱莎国际学校等建成投用,启动建设“新四馆”和邻里中心。 加快创新提升 推动转型升级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新增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突破2万人。 建设“大平台”,支持东风公司等龙头企业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推动优势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培育“新机构”,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支持“新技术”,支持鼎龙控股、亿咖通等创新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 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用好“车谷科创33条”“知识产权8条”等激励政策,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新增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家、“专精特新”3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加速“车谷资本岛”金融业平台建设。 加快动能培育 推进改革开放 强化产业链招商,力争新引进投资过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30—100亿元项目6个以上,1—30亿元项目25个以上,产业链项目占比80%以上。 力争市场主体新增1.3万户。 全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推动港区联动发展。 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智慧生态城与军山街一体化改革试点,推进园区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80类电子证照材料“免提交”。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 优化民生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00套,力争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 持续科学精准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强化“人、物、地”同防,实现立体型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机制和局部应急处置机制有机统一。 强化医疗服务,建成武汉儿童医院西院等4家医疗卫生机构,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坚持办高水平教育,新开建军山地区、纱帽地区等中小学校及幼儿园15所。 丰富文体配套,汉南全民健身中心建成投用,打造一批全民健身邻里中心,办好全国大众冰雪季、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文体活动。 加快提效增能 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政治引领,构建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和廉洁型政府。 强化实干作风,保持“追、转、超”的精神状态,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提高政府系统工作执行力。 推进法治建设,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保持清正廉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
上一篇:中国车谷:产城融合铺展宜居宜业下一篇:12月19日,第八届全国大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