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口之声

查看:2740 回复:0 发表于 2012-12-2 10:11
发表于 2012-12-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内容来源于沌口之声:zhuankou.com

雨季来临要好好保养实木地板 [复制链接]

    由于本身的天然属性,实木要与外界交换水分,随着环境的温度、湿度的变化,雨季中的实木地板难以维持稳定状态,环境过渡潮湿就会使得实木地板过渡吸收外界水分继而发生膨胀,如果膨胀范围太大,就会出现地板变形、起拱等问题。武汉缤纷1917提示大家,雨季实木地板的保养方法。
2.jpg
一、雨季实木地板会遇见哪些问题
  1.梅雨季节天气难以掌控,外出应关好窗户,避免突袭的雨水打湿地板。如不慎发生此情况,应及时用棉布吸干,切勿用电热器烘干或在阳光下曝晒。以免推动光泽,甚至造成翘曲、开裂、霉烂。
    2.实木地板最怕水,梅雨天气的湿度较大。不宜用水或潮湿拖布拖地,避免地板湿度过大,并不定期打开空调进行抽湿。冬季要防屋里暖气跑水。如果不小心漏上了水,即使是少许的茶水,也要及时用细软抹布擦干净若因室内水泥地面返水潮湿(这是在底层房间最易出现的情况)而造成霉烂变质、翘曲鼓涨、油漆剥离、色泽变异等问题,必须先解决返水潮湿的问题后,再整修换补地板。
   3.jpg
二、怎么去解决雨季实木地板出现的问题
    1.在快要下雨的时候,如果有人在家就要及时的把窗户关好,以免雨水打进屋内弄湿地板,尤其是在七八月份的梅雨时节;出门前也一定要检查好窗户,不能开太大。平时屋内要注意通风,带走一些湿气。  
  2.应定期对地板进行精油保养,由于实木地板档次高、气派,保养起来相对比复合地板要麻烦得多。在新木地板使用半个月或一个月之后,要进行首次打蜡,一般新地板打蜡3~4次之后就可以基本根除在施工过程中残留的潮气,使用过程中一般半年或者一年再补打一次蜡,这样可以延长木地板的使用寿命,或者防止在梅雨季节表面受到潮气的侵袭。除此之外,打蜡还可以防止您的地板快速磨损。除非你的地板已经磨损得非常严重,否则不要使用固体蜡。一般固体蜡适宜五年以上的实木地板,但打一次就足够了,平常还是使用液体蜡。具体的操作方法,可参见相关的产品说明书。
5.jpg   
  3.表面加铺防潮薄膜。如今,市面上已经有专门的木地板表面防潮出售,这种专用于木地板的防潮薄膜可铺贴于木地板的表面上,能够起到防止木地板表面受潮的作用。此外,平时在护理木地板时也要注意不要让湿气渗入木地板,在擦洗地板的时候拖把一定要拧干。当发现木地板表面长了霉斑的时候,可及时用性质柔和的漂白水以1∶3的稀释比例混合擦拭,再用抹布弄干净。
    4.应保持地板清洁,避免受潮灰尘掉入缝隙而发生霉变,对地板造成影响。实木地板也怕污垢。如果是水溶性物质留下的一般污垢,可先拭去浮尘,然后用细软抹布蘸上浓茶水、淘料水或用桔皮浸泡的桔皮水擦拭。这样既能除去污垢,还能恢复漆膜的汹涌如果是痰迹、口香胶、油彩涂料等不易去除的污垢,千万不要急于用汽油揩擦,理由已如前述。必须仔细分清污垢的性质再决定采取不同的办法和不同的清洁剂来清理。
8.jpg
    5.如果室外湿度大于室内湿度,可以紧闭门窗,保持室内较低湿度;如果室外湿度小于室内湿度,可以打开门窗以降低室内湿度。遇到潮湿闷热的天气,可以打开空调和电风扇。 同时,应避免地板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日光下,因为房间内湿度急剧升降很可能引起实木地板漆面的提早老化。
   6.防损伤
  实木地板也易损伤。即使是最细小的灰砾,天长日久也容易磨损其表面的汹涌和颜色,留下痕迹。如已有了灰砾,要及时用半湿的细软抹布揩擦。最好是换上平均奖拖鞋再进入室内,不把灰砾带入。不要穿鞋底带钉带铁掌以至硬底皮鞋在走动,使其表面受到操作。粗糙、笨重和硬度高的物品,千万不能在木地板上拖拉。放置时,也应垫好保护垫层,并且注意轻放;底面有棱角的物品,更不要直接放置在木地面上以防操作。如有操作,应随时修补完好。修补时,无论是钉装排列、规格形式、还是油漆色调,都应力求恢复原样,切忌与整体木地板发生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影响其整体美观。
9.jpg
    对于没有弄清其化学性质的清洁剂,不能随意使用,以免与油漆产生化学反应而造成地板的损伤。不要用容易损伤。不要用容易损伤漆膜的硬器或刀具去刮铲。应该请教专家和师傅来决定处理的方案。
联系QQ :2857716000  电话 : 15827411039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48号(中北路青鱼嘴下车)。
设计源于生活,格调引导品味!相信武汉缤纷1917设计

1.jpg
4.jpg
6.jpg
7.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41号  鄂ICP备16012356号-5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