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307 回复:0
发表于 2013-7-23 11:49
|
以下内容来源于沌口之声:zhuankou.com
岱庙游记
时值暑夏,暴雨倾覆。闲来无事,四处游弋。偶入帝王祭山封禅之处,隧入,收入眼帘的是中线贯穿的一道道门,一座座殿。
现在只记得离大门不远的一座门庭上镌着“天下归仁”四个大字。过了此门,就可以看到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仁安殿了。只所以热闹,是因为那是神仙的府第。一个个香客拈着香向着神仙拜三拜,把香插到香炉后还要五体投地地膜拜,表情虔诚而严肃。呵呵,真不知神仙心里是怎么看待这些迷途羔羊的。
仁安殿后是一个与仁安殿规模相当的叫做“中寝宫”的地方,照例有一个大大的香炉,香火却远不及仁安殿之盛。再往后就没有大的宫殿了,全是小巧的景致,却也勾勒出一派清新的格调。有铜亭,有石山,有浅浅的水池,水池里有漂亮的游鱼,倒也显得悠然自得。
岱庙里有很多石刻,在中线东侧分布的多些。其中最古老也顶可怜的当属秦刻石了,经历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还遭过火焚,当初的四百余字如今只剩下十个可以辨认。而我最关心的还是那暗含阴阳玄理的太极图。太极图刻在一个长方形的石头上,中间自上往下是四个大小相等的圆圈,其中第二个是阴阳八卦示意图。这个演示的大概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吧?除了图形,还有文字,可大致分为三个层面。最上面右边是“阴静”,左边是“阳动”;中间字数最多,左书“乾道生男”,右书“坤道生女”;最下面横列着“化生万物”四个字。所有的字都上同一大小的正楷。看后倒是却有几分玄虚、、、、、、
西边也有刻石,以浮雕居多,“二龙穿环”“三羊开泰&rdquo,奉贤滩涂区湿地;等等。西边更多还是石人、石神,有人有仙有佛。有的石人丢了脑袋,还有个神像遍体是孔像是穿了百衲衣。钟楼是中线西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钟楼里不仅有钟,还有两个高约一丈的大青花瓷瓶,怕是只有神仙用得起。钟楼的南北两壁上都有字,现在只记得北壁上刻的是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中线西侧规模最大的是一处叫做“岱庙地质公园博物馆”园林。里面没什么大的建筑,碑刻、石雕、花树倒是应有尽有。一进门的裸岩上爬满了红字,也不知刻的是什么“正经”。靠西的一溜石碑中,阿拉善,有一幅梅花图尤其出众;东边有块“万寿石”,不知能否真的万寿无疆;北边的石头上还有暗含“风月无边”之意的“虫二”二字,再就是“青未了”云云。
仁安殿前的两个人工喷泉似乎对称得多余,有些做作,可有可无。在仁安殿的东边有一片小小的竹林,用围栏包裹略显画蛇添足毫无情趣可言。从竹林再往东,可以看见几个红色的牌子,上书“九门提督”“回避”云云。竹林的北边据说是乾隆皇帝移幸岱庙时的下榻之所,里面随时有游客黄袍加身端坐龙椅,过一把皇帝瘾,只怕是忘却了身披龙袍不像太子之嫌。竹林的南边有个高高的亭阁,那里有极佳的观景角度,又是休憩的理想之所。极目远眺便是天下闻名的泰山了,时而可见燕雀盘旋于匾额之上嬉戏,不禁忍俊不止,这岂不与当今朝堂之人尔、、、、、、
在岱庙里有两样东西是随处可见的,那就是石龟和松柏。
龟是财富与长寿的象征。岱庙的石龟大都背负着大大的石碑,石碑上的记载已很难辨认了。其中,最大的石龟与最大的石碑位于岱庙的东南离大门不远的地方,“万代瞻仰”四个擘窠大字雄赳赳气昂昂地在石碑上挤出苍劲的划痕。建造得那么高,人们也只能瞻仰了。
岱庙里的松柏都是上了年纪的,一眼便能看出沧桑。诸如汉柏之辈已大都枯死了。大多数能够站立的松柏靠着外物的支撑,就像一个个拄着拐杖的垂暮老朽,并没有多少气势。然而也有例外,在仁安殿前方有一棵枯死了的古柏螺旋式地挺向天空,盘若轧龙,大有“死后三百年不倒,倒后三百年不朽”的气概。林间时有白鹭徭役,倒也显得活色生香、、、、、、、
花木、建筑、石雕、碑刻虽然呆板,但也显示了皇家的大气之象。岱庙也有其灵动的文化,那就是庙会了。庙会文化源远流长,在全国各地大都有分布,而岱庙的庙会尤其盛大。然而此时不是庙会之期,岱庙庙会的盛况我们也只能从各种照片和影象上领略了。初来岱庙居然也遇上了眼熟的东西,那就是《水浒传》中涉及岱庙庙会的剧照了:“擎天柱拜神”“燕青打擂”、、、、、、、
今日的岱庙即使是那氤氲于神明之前的青烟也不可避免地混杂着铜臭,幸好是天降甘霖洗刷了部分污移,才使青砖、石板落出尘封的庄严与肃穆。
想来应是红尘俗世之人多矣,偶揽帝王之皇家之气象,立觉威严肃穆。试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金王、元贤、明主、清帝,如在天有灵亦不免为当今民风之所趋,而心生揣度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