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亲朋好友聚会难免要喝酒助兴,这本该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对于湖北汉口学院经济学院大四毕业生谢陈龙(化名)来说却成了一件苦差事,“以前爸妈都不让我喝酒,可是这些天,我都被灌了差不多六斤酒了。”除了喝酒,谢爸爸还要求儿子学会抽烟。
面对儿子的反感,谢爸爸则表示很无奈。儿子即将步入职场,抽烟也好,喝酒也罢,都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技能”。为了帮助儿子提前适应社会的“潜规则”,他未雨绸缪、煞费苦心,利用春节期间的“流水席”,提前给儿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父亲看来,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不论儿子是否愿意,也不管儿子是否“吃得消”。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梦想。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期望的指引下,父母们为孩子们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无外乎希望子女的人生道路更加平稳、顺畅一些。在子女社会化的过程中,不论是言传身教,还是耳提面命,抑或是潜移默化,父母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导师”。
然而,这样的教化方式却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即“过度社会化”。过度社会化超越了社会成员心理和生理年龄的承受程度,是一种“揠苗助长”式的畸形情况。不论是孩子被父亲逼迫抽烟喝酒,还是孩子被母亲施压上艺术特长班,在中国大地上,“过度社会化”从来都不缺乏注脚。
“过度社会化”既不是无根之木,也不是无花之果。匮乏的资源,激烈的竞争,会从根本上扭转人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在就业市场上,“一位难求”的现实困境,求职者“技多不压身”,抽烟喝酒也好,开车打牌也罢,都成为了所谓的“职业技能”,都成了社会化的教学内容。
尽管社会化带有一定强制性,但社会化并未排除个人自由。人们可以自由地拒绝某些方面的社会化,也可以选择社会化的时机和方式。谢陈龙作为一个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人,完全可以按照自身意愿来选择是否抽烟喝酒,以及抽烟喝酒的时机和方式。只不过,敬畏也好,屈服也罢,他选择了“服从”父亲的安排,却苦不堪言。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惩罚的“板子”全部打在谢爸爸的身上。毕竟,“过度社会化”作为一种浮躁病,是一个社会问题,并非个案,也绝不是孤本。而只有消除土壤之弊病,社会化教育的生态才会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到那个时候,子女们的脸上,才会有更多真实而灿烂的笑容。
欢迎光临 沌口之声 (https://zhuanko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