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发表于 2012-5-5 22:41

蜱虫咬死人

    春季万物复苏,一度闹得人心惶惶的致命蜱虫经过数月冬眠,再度伺机而动。3月以来,仅协和医院就陆续收治了20余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蜱虫病患者。而从2009年至今,该院已累计收治200余人次。
    [特别病例]
    4月26日,湖北红安50多岁的徐婆婆因持续高热、昏迷不醒转至协和医院抢救,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俗称“蜱虫病”),由蜱虫叮咬引起。家属推测,家中一条土狗耳朵有蜱虫叮咬痕迹,而婆婆与土狗接触密切,很可能被虫咬了而浑然不知。幸运的是,徐婆婆发现和治疗比较及时,已于昨日病愈出院。
    随州40岁的吴先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5月1日,他同样因高热被家属送往协和医院治疗,当时患者意识还比较清醒。感染科主任医师揭盛华教授经检查,判断吴先生是被蜱虫咬了,但患者立即摇头说不可能,直至医护人员从其头皮上找到黄豆大的活蜱虫,患者和家属才惊出一身冷汗。令人忧心的是,吴先生送院不久后出现呼吸衰竭,被紧急转往设备齐全的ICU重症监护室,截至记者发稿前仍未脱离危险。
    揭盛华教授介绍,蜱虫俗称草蜱子、狗豆子等,呈椭圆形,从芝麻到米粒大小不等。当蜱虫吸血后,其体积可以呈百倍膨胀。我国约有120多种蜱虫,多寄生在牛、马、羊、狗、兔、刺猬等动物身上。家畜野外觅食、宠物野外嬉戏均可将蜱虫带至居住环境,增加了人被叮咬的风险。
    [专家支招]
    揭盛华说,蜱虫在湖北随州、河南信阳等丘陵地带出现较多,活动周期为4-10月份。“蜱虫病”发病的高峰期与之吻合,并于每年的五六月份达到峰值。蜱虫病引起发热及多器官衰竭症状,死亡率高达20-30%。同时,该病还可通过血液在人群中传播。
    蜱虫叮咬后,有的患者会出现伤口红肿现象,有的伤口则不明显。随着气候转暖,干农活儿、郊游人数增多,被蜱虫叮咬的概率大大增加。揭盛华列出预防“蜱咬病”的5大宝典,阻击疫病流行:
    1.在草地、树林等蜱虫出没的场所定期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等药物。在饲养牲畜的畜舍中,以水泥、黄泥、石灰等堵塞所有缝隙和小孔。使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喷洒。清除杂草,清理畜舍并保持干燥,可有效预防蜱虫孳生。
    2.蜱虫常附着在人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吸血。因此,在蜱虫出没区域从事野外劳动和郊游活动时,应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裤,穿长袜、长靴,尽可能包裹严实。外露部位可用驱虫药,如罗浮山百草油等涂抹。
    3.避免在草地长时间坐卧,对露营的帐篷和衣服最好用杀虫剂浸泡洗涤。
    4.接触牲畜及流浪狗、猫时,应注意检查动物身上是否有蜱虫寄生。家养宠物可采取定期药浴、清洗的方法预防蜱虫叮咬。
    5.如果不慎被蜱叮咬,不能用力抠,以防蜱虫口器折断产生继发的皮肤损害。可使用乙醚、氯仿、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抹在蜱的头部,使蜱虫自然从皮肤上脱落。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蜱虫咬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