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口某校大学生借贷消费一年本息40万元 再次提醒远离高利贷
沌口一名大学生贷款消费,不到一年时间,本息累计40万元。家人花光积蓄并四处借钱,帮他还款近30万元,仍难以阻止他继续贷款,最后忍无可忍,将他逐出家门。专家表示,一些大学生自控能力弱,容易陷入攀比性消费;而不少校园贷公司实际上从事高利贷业务,大学生们应远离陷阱。大学生一年欠贷40万前日上午,武汉某小区居民俞先生愁容满面。他的儿子小刚离家十多天,一直没有音信,他既担心其安全,又怕他再次坠入借贷深渊。去年9月,小刚进入沌口某高校上学。11月,俞先生看到他新换了一部苹果手机,询问得知,这是他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的。俞先生无奈接受了儿子的行为,开始帮他支付每月470多元的分期款。今年5月,小刚的老师打电话说,小刚成天不上学。小刚坦承,他向多家贷款公司借了16万元,女朋友也以他的名义借了3万元。这些钱,都被他用来消费、谈恋爱、购买游戏装备等花光了。俞先生虽然生气,但还是拿出全部积蓄,还了15万多元,其余部分准备慢慢偿还。为防止儿子继续借贷,俞先生帮儿子办理了休学手续。7月中旬,俞先生接到贷款公司的催债电话——小刚欠该公司本息7万元。俞先生只好向亲朋好友借钱,帮儿子还了贷。9月底,小刚名下又多出8万元债务。俞先生又四处筹款6万元,偿还了部分贷款。10月13日,俞先生发现小刚还在网上借贷,本息已经高达6万元。气急之下,他将儿子赶出了家门。家人质疑放贷太随意据俞先生介绍,儿子所借贷款中,部分是向小额贷款公司所借,部分是向10余家校园贷公司所借。为给儿子还贷,他花光积蓄,还借债10多万元。现在他进退两难:既无力偿还儿子的债务,又担心贷款公司找儿子的麻烦。
俞先生曾与几家贷款公司联系,希望对方不要向小刚放贷,但都没有效果。“我的儿子只是一名在校学生,没有经济来源,这些公司为什么敢借这么多钱给他?还不是指望家长还钱!”俞先生气愤地说。
俞先生拿出他还款后收回的8张借条,金额总计近10万元。另有一份记录单,写着小刚借贷的公司名称,包括趣分期、人人分期、分期乐、名校贷等。
小刚的辅导员肖老师介绍,今年初,该校专门下文,并组织各班举行班会,劝导学生不要网贷。他也曾多次与小刚谈心,但收效甚微。
记者多次拨打小刚的手机、加他的QQ,但都联系不上。
专家提醒远离高利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吕勇斌提醒,大学生要远离高利贷陷阱。他说,很多校园贷公司的前身是P2P贷款平台,从事高利贷业务,只需学生提供学生证、身份证、银行卡等材料,就可放款,且额度较大,利率远超国家认定的高利贷标准。一些学生借款后无力还款,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债务越积越多。贷款公司常常通过威胁、恐吓等违法手段催债,引发不少社会问题。
今年4月,教育部、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提倡高校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帮助学生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正平认为,无论是小额贷款公司还是校园贷公司,它们与贷款的在校大学生是无担保贷款关系。对借贷者父母来说,除非是提供了担保,或者借贷者未成年,否则他们不必担责。
借了总得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