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何时才能真正告别“睡城”?

发布于:2025-5-13 09:20 87人参与
四新曾是武汉楼市狂飙时代的缩影:十年间,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地铁仍未通车(12号线),这里的傍晚总上演着“千军万马过月湖桥、墨水湖桥”的通勤奇观——居民白天在汉口写字楼敲键盘,夜晚回四新合上房门,城市像一个精密运转的“人体睡眠舱”,承载着无数异乡人的安居梦,却留不住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在2018年,随着武汉提出“长江主轴”战略,四新被划入“城市副中心”蓝图。这里不是城市的“床位”,而应成为“引擎”。于是,四新不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场,而是被赋予了产业、商业、生态的立体基因——一场关于“活城”的觉醒,悄然拉开序幕。

四新人曾自嘲:“我们像候鸟,在四新睡觉,在别处觅食。”


中铁大桥局的工程师们将BIM技术搬上云端,让桥梁设计从“图纸时代”跨入“数字孪生”赛道。华发未来企业大厦楼下咖啡馆里,创业团队与投资机构正讨论着社区智慧养老方案。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九州通健康城等项目,四新加速布局高端医疗、健康管理、智慧养老等业态,形成“医教研养”一体化产业链,填补区域医疗健康服务短板。

如果说产业是四新的骨架,那么商业与生态便是它的血肉。过去,四新的夜晚是寂静的——居民驱车经开永旺只为吃一顿火锅,周末带孩子去武汉动物园。但如今,变化正在发生:

在方圆荟·奥特莱斯,年轻人捧着奶茶在“首店”橱窗前打卡,家庭客群在儿童乐园外排队叫号;
站在方岛凤凰湖公园的观景台上,仍能看见矛盾的交织:一边是灯火通明的写字楼,一边是尚未填满的商业街区;远处有人兴奋地讨论着新项目,也有人抱怨房租上涨的压力。


告别“睡城”,本质上是城市化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四新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netease 
我来说两句 0人跟贴 | 87人参与 | 手机发跟贴 |注册
文明上网,请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沌口之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