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口污水处理厂“不见污水见花园”
发布于:2022-3-22 09:00 有153人参与
春雷声声,万物勃发。 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扩建(五期)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吊臂挥舞,挖机轰鸣,百余名工人师傅正在忙碌地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好一派抢抓春光的建设景象。 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3月1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高大的标准化绿色围挡内,正在进行深达18米的基坑开挖施工,地面一层栈桥施工已完成。 正在现场指挥施工的项目经理沈国彬介绍,该项目采用全地埋建筑形式,地下为污水处理构筑物,地上为厂区辅助用房及绿化,建成后堪称一座花园式的污水处理厂。因为污水处理构筑物都在底下,也被称为“看不见的污水处理厂”。 花园式项目工地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北京、广州、深圳、苏州等地陆续开始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武汉的长江新区,一座地埋式再生水厂也正在建设中。 “采用地埋式建设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节约地上空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美化周边环境。”沈国彬介绍,污水处理设施位于地下,可以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废气,避免周围居民受到影响。工程的建设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统一,做到无论从视觉上、感官上均达到和谐融洽。此外,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运行温度比较恒定,所以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更有利于后期的运行管理,“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处于汉阳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交界处,要承担这两个区域的生活污水及雨水的污水处理。此次扩建规模为10万吨/天,建成投用后,该厂总规模将达到45万吨/天,能基本覆盖整个汉阳片区和经济开发区部分区域。 智慧元素助力施工生产 该项目建设内容除了新建10万吨/天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还包括厂区一期进水泵房、二期氧化沟、四期进水泵房改造,以及厂区拆除还建工程等内容。施工面较分散且结构复杂,施工场地狭小,现有管线复杂,施工项目多、涉及专业多,支护桩及工程桩类型多等诸多重难点。 项目部迎难而上,通过BIM技术等智慧工地元素,优化施工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保证施工质量。 VR体验现场 引进环境监测系统,通过现场环境数据(如噪音、PM2.5、扬尘、风速等)的监控及分析,跟现场喷淋系统等自主化设备相连,达到从数据到设备的智能控制,实现降尘降噪的智能化、高效化;施工过程中裸露场地采取全覆盖措施,在工地出口处设置洗车槽对渣土车进行清理,杜绝渣土车带泥上路。 项目部运用了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且在出水端安装了监控设备,对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我们做的是污水处理厂项目,所以从建设开始,我们就要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处理好每一滴废水、污水。”沈国彬说。 项目部采用空气能进行生活热水供应,采用太阳能网桥摄像头进行交互连接。监控系统由于安装环境多处在较为复杂的地方,一般都没有正常、稳定的交流电供电及网络,在这种情况下,选用太阳能或风能发电系统解决现场供电问题,既实用又低碳。 据悉,该项目将于2023年竣工投用。届时,这里将“不见污水见花园”,更好地服务周边区域的生产生活。 |
上一篇:武汉经开区拟开通三条公交!下一篇:已量产工业无人机!车谷企业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