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链”牵手“产业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加速崛起
发布于:2021-4-27 10:56 有199人参与
今年4月26日,是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作为武汉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主引擎,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把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工作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打造“三个示范区”“四个车谷”“五个中心”的助推器,坚持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导向不动摇,多措并举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及服务工作,带动全区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体系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助推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加速崛起。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正处于由产业功能区向现代化产业新城转型的重要阶段,工委(区委)、管委会(区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来抓,加强知识产权顶层设计,相继出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办法及实施细则》《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协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与标准化战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计划(2020—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推进计划(2020—2021年)》,正在推动出台《进一步强化全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编制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及修订完善知识产权专项政策,将围绕“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等重点产业技术和有潜力成为各类标准的技术培育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助推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加速崛起。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加大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力度,连续三年兑现知识产权奖励资金共计近2000万元。积极推动全区企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强度保护、高水平管理,培育了东风汽车公司、湖北鼎龙控股、武汉格力电器等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国家级快维中心 成为知识产权保护“新利器” 在武汉经开区(汉南区),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发展“热词”,在刚刚过去一年,就有多个“国字号”知识产权平台相继获批或验收通过。 2020年12月10日,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下简称“快维中心”)高质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 2020年12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意其建设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这是我市首家获批设立的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也是继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快维中心之后,又一家“国字号”知识产权平台落户中国车谷。 随着国家级快维中心迅速高效投入运行,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保护“新利器”。 武汉雷拓立科技有限公司是南太子湖创新谷的一家科创企业,主攻无人驾驶转向技术,该公司申请的外观设计专利《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聚焦精密控制系统,将运用到下一代无人驾驶汽车,通过快维中心的外观设计专利快速预审通道,仅用了8个工作日就获得授权,相比以往常规3个月的授权时间周期,大大缩短了90%。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取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更快的授权就是更早的保护,有助于帮助企业抢占下一代汽车技术高地。”武汉雷拓立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张斌激动地说。 高价值知识产权推动 “创新链”牵手“产业链” 疫情以来,武汉经开区(汉南区)积极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精准服务,引导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专利申请、运用与保护,全区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取得实质性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企业发明专利。 2021年1至2月份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12件,同比增长124%,增速位居全市各区(含功能区)前列。 截至去年12月31日,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467件、同比增幅达100.99%,其中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180件、同比增幅高达106.23%,增速均位居全市各区(含功能区)首位。 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实现稳步高速增长,同比增速达32.1%。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1件,其中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2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40件,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于前列。 当下的武汉经开区(汉南区),高价值专利正推动“创新链”牵手“产业链”,大力助推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加速崛起。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东风技术中心孵化出来的企业,完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东风Sharing-VAN去年6月正式量产下线,已经成功实现了产品的商品化,去年12月公司正式成立,今年4月,东风悦享全国总部项目又在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正式落地,将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和终端产品的柔性生产线,成功实现产业化。 武汉猫人制衣有限公司在区知识产权中心的协助下,每年通过知识产权(商标权)质押的方式成功贷款近5000万元,已连续5年质押,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而且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期,助力走上快速高质量发展道路。 由江汉大学彭海教授团队开发的以MNP标记为代表的生物DNA鉴定技术,试剂生产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高校创新成果在武汉经开区(汉南区)转化应用。 |
上一篇:关于开发区绿道的建议下一篇:最高资助200万!车谷招才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