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属于过度炒作?市发改委官方回复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0〕3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2018年以来,我市提出了三年(2018-2020年)建成25万充电桩(含具备完全接入安装条件的桩位)目标要求,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原则,科学、有序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已累计建成充电桩27.1万个(其中,实际建成10.5万个、具备完全接入安装条件的桩位16.6万个)、充电站913座。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我市充电桩建设规模已居全国前10,充电量全国前5,中心城区充电服务半径已缩小至约1公里以内,为市民使用新能源汽车打造便捷的用车环境。近年来我市充电桩建设发展也得到了省、市媒体和市民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反应(《湖北日报》《湖北交通广播台》先后对我市充电桩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并给予了充分肯定。随着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相关管理政策的相继出台,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由2017年底的不足2万辆迅速提高至2020年底的近9万辆。取得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我市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也发现的一些难点和问题。 为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保障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高效使用,我委先后参与编制《武汉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政府令第30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19〕27号)等文件,印发了《武汉市充电基础设施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继续试行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我委还将尽快出台《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文件,保障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上政策法规的出台,从顶层设计上加强了我市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环境,明确充电基础设施依托现有停车场(位)配套建设,新建商业体、小区等停车场按照规定比例预留新能源汽车停车位(具备安装充电设施条件)的有关要求,逐步解决“充电桩建设的困难和普及难,由于武汉本身就缺少固定车位、车库,建充电桩在事实上是困难重重”的有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