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928 回复:0
发表于 2011-11-22 22:08
|
以下内容来源于沌口之声:zhuankou.com
15日,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要更重视完善环境监测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切实感受更加接近。
温总理这段话,自然而然让人联想到最近关于空气质量监测的一场争议。近日,网友在微博上公布,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空气监测数据表明,北京空气污染达危险水平,而北京环保局监测数据则还是三级轻微污染。同样在北京,为何空气监测数据却大相径庭?人们这才发现,原来这是空气监测标准不一造成的结果。
具体讲,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数据中加入了PM2.5,而这一指标尚未列入我国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换句话说,我们现在采用的是PM10空气监测标准。PM10指的是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这两种标准有什么不一样?现在许多人也基本搞清楚了,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既然PM2.5更能直接反映出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什么目前国内相关机构依然采用PM10监测标准?据相关报道,这两种标准的使用有个实际发展过程。例如,美国1971年实施总悬浮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987年推出PM10空气标准,然后于1997年制定了PM2.5的空气标准。目前,美国采用两种标准同时监测,但PM2.5 站点更多一些。从这可以看出,采取PM2.5标准不仅更为科学合理,而且也是大势所趋。
那么,采用PM2.5标准是不是有什么现实困难?从相关情况看,这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困难,之所以不公布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不是法定必须公布的空气监测数据。国家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日前提到,国内一些城市还不具备PM2.5的监测能力。这应该是事实。但也要看到,北上广等大中城市已经具备相关监测能力,而且也有公布PM2.5的必要。
例如,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人表示:“对PM2.5的监测并不困难,与PM10的监测仪器是一样的。目前广州10个国控监测点都对PM2.5进行了监测。”另外,知名记者闾丘露薇在相关文章中透露,北京市环保局一直以来都有监测PM2.5的数值,“如果国家同意公布,他们马上可以做到”。这也就是说,实现PM2.5监测及公布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围绕相关话题,有一个好消息: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11月10日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据悉,标准将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第一过渡时期的数值,来说明PM2.5指数的污染危害。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坏消息:大气环境专家张远航表示,即使按照世卫的标准,加入PM2.5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这位专家还说了一句话:“我想这也是环保部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原因。”
有一点必须意识到,空气质量如何,关键不在于监测数据是否准确,而在于真实情况如何。如果空气真的很糟糕,就算不公布空气数据,老百姓也可以切身感受到。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却以所谓科学监测数据来掩饰,那是彻头彻尾的鸵鸟政策。在这问题上,正确的办法是客观对待现实,号召社会共同参与,这样才能真正改善人居环境,而不是生活于“数字神话”世界。温总理的这段话,想必也是这个意思。
2011年11月16日
后续:11月14日,南京气象台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首次公布PM2.5相关数据,随后不久这条微博被删除。17日,有媒体称发布该条微博的工作人员已经被追责,南京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否认这一消息,称气象台目前仍在考虑如何处理该事。
|
|
|
|
|
|
|